很多老一辈喜欢给孩子把尿,这其实是一个很不好的习惯,频繁把尿会迫坏孩子对尿意的控制,那么,把尿和不把尿的孩子有什么差别?下面八宝网小编就带来介绍。
为什么给孩子把尿不好
在谈孩子把尿的问题之前,我们先了解一下正常人排尿的过程。人体内,当肾脏生成的尿液经过输尿管运送到膀胱后,膀胱要储存一定的尿量才能引起反射性排尿。当尿液的压力刺激位于膀胱壁的牵张感受器时,牵张感受器会发出排尿信号,并经周围神经系统传导至大脑皮层排尿反射高级中枢,产生尿意。该指令到达膀胱,膀胱逼尿肌收缩,引起尿道括约肌松弛,从而将尿液排出体外。在排尿时,腹肌和膈肌强烈收缩,能产生较高的腹内压,协助克服排尿的阻力,直到尿液排泄完为止。但是,小婴儿泌尿系统发育不成熟,膀胱黏膜柔嫩,肌肉层和弹力纤维发育不良,埋于膀胱黏膜下的输尿管短而直,抗尿液反流能力差,易发生膀胱输尿管反流。膀胱排尿是受大脑和脊髓控制的,出生后最初数月的排尿纯属反射性的,并不受大脑和脊髓的控制。家长频繁把尿,尤其是夜间频繁把尿,不但会引起孩子的反抗,而且也不利于膀胱储存尿和排尿反射的建立。夜间频繁把尿还会影响孩子的睡眠,不利于孩子进入深睡眠的状态。或孩子正在专心观察或做某一件事情,家长频繁把尿打断他,也不利于孩子注意力和观察力的培养。1岁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,输尿管增长,肌肉发育成熟,抗反流机制逐渐增强,在正常的教养下,孩子是可以逐渐养成主动控制排尿的能力的。
把尿是一种不好的养育孩子的方法,希望家长不要这样做。
把尿和不把尿的孩子有什么差别
白天也不把尿,或很少把尿的孩子,更是普遍较早开始主动告知便尿,较早开始会使用尿盆,或蹲下尿尿。
这是因为不把尿和少把尿的孩子,一直以来都是依据便意来排尿的,所以对便意的掌握比较好。而过多把尿的孩子,始终在根据便意排尿和根据把尿动作排尿之间被混淆,对便意的掌握很差。
把尿的妈妈还要知道一个普遍规律——孩子即便一开始很配合把尿,也迟早会开始反抗把尿。很多孩子在10个月左右开始,很多孩子更早。这不是孩子“学坏了”,而是孩子对尿意的感觉发展了。他们开始在被把尿的时候意识到,自己还没有尿,还不想尿。另一个原因是自主意识的增强,开始讨厌被强迫做事情。于是很多孩子即便有尿,也不肯被把。“把就不尿,一放下就尿”,这是很多喜欢强迫把尿的妈妈的抱怨,也是很多宝宝反抗强迫把尿的方法。
以上就是有关全部内容介绍,想了解更多信息请继续关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