八宝网

首页 > 早教 > 教育资讯

如何看待片段化科普 碎片化的科普传播真实水平如何

时间:2022-07-26 11:15:11 作者:gj阅读:0

互联网时代,碎片化的科普传播真实水平有待评价,现在很多科普文章就是伪科普,水平并不怎么高吧,真实性也没有充分证明。那么如何看待片段化科普?碎片化的科普传播真实水平如何?下面八宝网小编带来介绍。

如何看待片段化科普 碎片化的科普传播真实水平如何

如何看待片段化科普

网上看到的科普大多数都是伪科普。水平不够,认认真真讲科学并不容易吸引到关注。为了吸引关注,很多所谓的科普号是专普非科学或伪科学的内容,有些把关于科学的事情说成不科学的,有些故意把简单清楚的问题说的玄奥,有些是不懂装懂生搬硬套胡编乱造。

少数讲的内容正确但不够科学严谨已经算不错的了,高水平的科普也有但是极少。

如何看待片段化科普 碎片化的科普传播真实水平如何

科普文章不靠谱,是信息传播失真的典型表现。过去,以大众媒体为中心节点,可以搭起专家学者和大众之间的有效桥梁,专家负责传达“一手信息”,媒体重在表达“接地气”,再加上采编流程中的甄别、审核机制,能够保证信息的真实性。而在“去中心化”的自媒体语境下,虽然人人都有“传声筒”,但“真实”逐渐让位于“流量”。

和一般失真信息相比,伪科普不容易被察觉,但问题也显而易见,这就是人们常说的“全网失真”,一个错误被连番引用,最后就有可能变成了“真实”。

碎片化的科普传播真实水平如何

其实,在新事物层出不穷、知识更新周期缩短的当下,除了拿出整段时间学习之外,“碎片化”学习并非没有意义,简单以“碎片化”为由否定短视频等新型知识传播形态并不可取。但同时,也不宜将其万能化,忽视其中存在的问题。

比如,有的内容生产者一味追求传播效应,不惜以偏概全,误导公众;有的人则将网络视为学习知识的唯一途径,对短视频、知识付费等平台产生严重依赖等,以上问题需要引起重视。应当承认,新型知识传播仍是一种“知识快餐”,无法取代系统的专业学习,是课堂教育、书本学习的有益补充。

如何看待片段化科普 碎片化的科普传播真实水平如何

值得注意的是,无论采用哪种方式获取知识,都离不开思考分析的过程。古人说,“学而不思则罔,思而不学则殆”,学和思向来相辅相成。借助互联网,人们每天都能接触海量的知识和信息,只有通过思考,知识才能真正转换成为解决问题的能力。

否则,当我们习惯于肤浅化、感官化的信息与表达,思维认知活动就会长期停留在感知阶段,分析、判断等高级思维能力也将慢慢退化。现实中,有的人经常“刷”各类短视频,游逛于各大知识付费平台,可遇到实际问题时依然困惑不已,最终又寄希望于在网上一搜了之,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其被动接受知识,缺乏思考分析、消化吸收的过程。

以上就是全部内容,更多精彩请继续关注小编。

评论

猜你喜欢

热门资讯
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