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我们被心情不好,压力大焦虑等负面情绪缠身时,经常要通过吃东西来缓解,那要注意自己是不是情绪性饮食,为什么压力大时就想吃东西?情绪性饮食会带来什么负面影响?下面八宝网小编就带来介绍。
为什么压力大时就想吃东西
焦虑时用吃来缓解,可能不是肚子饿了,而是心里饿了。对很多人来说,当快乐被压力与焦虑“榨干”,缺失的幸福感、满足感就需要通过高热量食物补回来。
这其实是有科学依据的,确实有一部分人会为了释放负面情绪而大量进食。从生理方面讲,压力大时,体内的皮质醇水平上升,会抑制瘦蛋白。此时大脑就会认为人体没有吃饱,从而增加食欲。而高糖高油脂因为好吃,相比“没滋没味”的健康食品更让人有满足感。所以很多人心情不好时就想吃高热量的食物。
而不加节制的吃带来的后果,有可能是胃肠功能紊乱、肠胃炎,还有可能是超级痛的胰腺炎!更有甚者会选择催吐来缓解进食后的悔恨。长期如此,胃酸腐蚀食道和喉咙,会对身体造成不可逆的伤害。
所以吃了、享受到了就不要后悔。偶尔一次的高热量食物能令人快乐,但如果有同学经常需要通过吃来释放各种情绪,就要注意自己有没有情绪性进食了。
情绪性饮食会带来什么负面影响
情绪性进食是以进食行为作为应对焦虑、抑郁、愤怒、孤独等消极情绪的反应。简单来说,就是用吃来抵抗负面情绪,以吃解千愁。
情绪性饮食,往往会带来三大负面影响:
1、丧失对情绪的敏感
抵御压力、舒缓负面情绪、填补空虚和寂寞,都是触发情绪性进食的重要因素,本质上,都是为了将自己从情绪中拯救出来,但结果却往往不尽人意。
短期内,饮食可能的确会让我们快乐一点,但长期来看,通过饮食回避情绪,不仅不能拯救自己,还会丧失对情绪的感受力,遭受到来自情绪的反噬。
2、对高热量食物上瘾
研究表明,当人的身体或情绪感到痛苦时,会更倾向于选择高脂肪、高热量的食物。
BBC 纪录片《Why Do We Comfort Eat(我们为什么要舒适饮食)》,对参与者进行脑部扫描,发现:
人情绪低落时,对巧克力奶昔的渴望会增加。
其中一种解释是,高热量的食物会促进胰岛素和多巴胺的释放,使人抵御压力。
但是,激素带来的变化毕竟是短暂的,一旦激素水平降低,我们就会经历从愉悦到低落的丧失感,为了抵抗这种落差,我们会下意识地渴望通过“吃”来再次获得满足,然后不断强化这个过程,直至成瘾。
3、陷入自责与内疚
很多时候,当我们意识到自己的情绪性进食,却依旧无法控制时,很容易会陷入到自责当中。
可是,在恶性循环已经形成的时候,指责自己往往是没有效果的,我们需要回到起点,看看那些曾经被我们忽略的情绪,要知道,吃下的是食物,咽下的却是委屈、愤怒、焦虑和痛苦。
没有一种情绪,应该被如此粗暴地对待。
以上就是有关全部内容介绍,想了解更多信息请继续关注。